高潭中洞村烽火岁月铸初心 红军精神励创业

“中洞改编”雕像。

游客在参观百庆楼。

  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高潭镇中洞革命纪念广场上,“中洞改编”雕塑在余晖下愈加鲜红。正值壮年的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刚接待完一批来自深圳的游客后,缓缓从百庆楼走了出来。稍一抬头,就看见广场上那面鲜红的旗帜。一时间,当年的烽火岁月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中洞改编”、反“围剿”斗争、燕子洞前的血与火……他肃然起敬,一身疲惫烟消云散。

  3年半前,戴仕球放弃深圳百万年薪,毅然回到家乡中洞,肩挑中洞村未来发展重担。12.5万公里,是他心里默默记住的数字,这是他3年多来来回中洞和深圳家的总里程数。

  戴仕球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心里谨记的是,他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要继承先辈的遗志,把中洞发展好,让这块红色热土“红得殷实”。如今,中洞村的红色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让这个红色村焕发出勃勃生机,革命遗址、餐饮、民宿……中洞正在逐渐形成系统化旅游规划。

  戴仕球是中洞村的“领头雁”,跟随他的脚步,传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回乡创业成为了潮流。“根据地”“忘山居”成为网红民宿;牛大力、黄精等优质南药在中洞山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依托红色旅游,中洞村将继续深度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配套项目,并有计划引入第三方旅游管理公司,系统化开发中洞各类旅游资源。中洞,未来可期。

  烽火岁月

  中洞曾设红军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医院等

  “中洞改编”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以及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等重大原则问题。反“围剿”斗争中,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户。历史总在时间的车轮中不断推进,铭记在石刻上、记忆里。如今,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红军俱乐部和印刷厂等革命旧址,依然巍然而立。岁月沧桑的痕迹,继续为我们讲述着当年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中洞改编”使东江地区有了 我党领导的正规军队

  走进高潭中洞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灯上的一抹红色,细看之下,原来是一个火炬样式的灯罩。这样一抹鲜红,从村口一直延伸到中洞村的中心——中洞革命纪念广场。百庆楼、百祥楼、湖山书舍、肖氏宗祠、红军井等不断进入视野,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1927年那段烽火岁月。

  高潭位于惠东县东部山区,是海陆惠紫五5县边区的中心地带。中洞村位于莲花山脉深处,山高林密,谷深洞多,地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粤东,受到广东军阀的重兵围堵。红二十军第一、二师先行进入陆丰,被张发奎部截击失散。红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陆丰东南部转战大安、新田,约1200人于1927年10月12日进入高潭中洞。

  “欢迎红军!”“欢迎红军!”随着红军进驻中洞,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礼炮声、掌声、欢呼声不断。中洞各村的大屋随后都住满了起义军,热闹异常。

  1927年5月初,海陆惠紫4县农军第一次暴动失败后,海陆紫农军在林道文、刘琴西的率领下,随党的领导机关首次撤退到中洞。同年8月,广东省委派黄雍到中洞,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从那时起,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就以中洞为基地,领导东江各县的革命斗争。

  南昌起义军叶挺、贺龙余部到达中洞后,中共东江特委对起义军进行了改编,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师部设在百庆楼。南昌起义军在中洞改编,使东江地区有了我党领导的正规军队,声威大振。

  而此次改编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以及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等重大原则问题,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被称为“中洞改编”。

  反“围剿”绝户160多户

  革命母亲舍子救红军

  如今在中洞,依然可以看到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红军俱乐部和印刷厂等革命旧址。

  1927年5月,为救治在战斗中受伤的革命军人,东江特委在中洞村借用民房设立了一间医疗所。南昌起义军到达中洞时,数百伤病员在医疗所治疗,医疗所随后扩建为红军医院,是我军最早建立的红军医院之一。

  东江第二次大暴动后,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将在海陆丰缴获的大量布匹、机械设备运回中洞,分别设立了被服厂和军械修理组。

  南昌起义部队到达中洞被改编为红二师后,被服厂主要为部队生产军衣、军被、军帽、桐油雨衣、子弹带、旗帜等,该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最早建立的被服厂之一,全盛时期有100多名工人。而军械修理组后来则扩大为兵工厂,主要任务是制造地雷、手榴弹、土枪、土炮、生铁弹及修理枪械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最早建立的兵工厂之一,全盛时期有工匠100多人。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军改编为红四师后,到达东江和红二师会师,加强了东江地区的红色武装力量,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斗争向前发展。1928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派重兵围剿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军和工农武装进行了悲壮的中洞保卫战。随后,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和红军独立第二师亦先后在高潭周围建立,一直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据党史资料统计,从1928年到1933年,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户,被烧瓦屋77间、茅屋无数。

  时势造英雄。中洞辉煌的革命历史造就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革命母亲吴嫂的故事广为流传,被人们称颂至今。

  吴嫂只有一个不满3岁的儿子。当年敌人围剿中洞,红军被迫分散躲藏在周边山里乡民家里,部分赤卫队员就藏在吴嫂的家里。敌军来中洞搜剿,吴嫂赶紧带着她不满3岁的儿子和10多名赤卫队员躲到后山的石洞里。敌人发现村里没有人就开始搜山。狡猾的敌人每走几步就高喊几声,并隔一会儿放两枪。

  当敌人走到洞口附近时,大家都屏住呼吸。洞里一片漆黑,阴森可怕。恰恰在这个时候,吴嫂的儿子被枪声吓得哭了起来。在这紧急关头,吴嫂急忙用手紧紧地捂住小孩的嘴,不让他哭出声来。

  半个多小时敌人撤走后,她才松开手。当吴嫂把儿子抱出洞外,孩子的脸色已经发黑,没有了气息,在场的人无不流泪……吴嫂望着刚去世的孩子,抱着还有温度的尸体,默默地流着眼泪,但是没有哭出声音。

  当村民围过来安慰她时,吴嫂含着泪花对大家说:“用我儿子的命换回了红军伤病员和群众安全,死,也值了。只要大家好好的,我想得开,这个账,我们是要和反动派清算的。”

  精神传承

  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昔日熙熙攘攘的红军医院,隐藏功名,如今成为山边一座普通的房子;全盛时期有100多名工人的红军被服厂,也悄然退居“幕后”,但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一幅幅历史画卷,一座座历史丰碑,无不展示和体现“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

  高潭革命精神造就高潭今日繁华。革命先烈虽然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在勤劳、果敢、坚韧的中洞人民中很好地传承下来。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洞成为一方创业热土,回乡创业成潮流,乘势而起的红色旅游业唱响了中洞发展的主旋律,民宿、餐饮以及南药种植,更是带着希望的种子,让村民发家致富。该村未来将引入有实力的第三方旅游管理机构,系统开发中洞旅游资源,重塑中洞的辉煌。

  计划引入专业机构 系统开发旅游资源

  最近,细心的游客在中洞革命纪念广场入口处很容易留意到一排简易房屋。这种木制房屋是用于商业的临时板房,红绿相间,成为广场的一道风景线。中洞村党支部书记戴仕球说,这是该村刚刚引进的商业街项目,计划将该村的土特产品全部引入到该商业街内,与中洞革命纪念广场形成互补之势,让游客既可以游玩,又可以购物。

  约3年半前,中洞对戴仕球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虽是中洞村人,却长于深圳。多年打拼,他在深圳创业小有成绩,已经达到年薪百万。可是,作为革命先烈后代的他,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红色基因。在家乡最需要他的时候,依然放弃高薪,回到中洞任村党支部书记。从小在深圳长大的他,将深圳人的“拓荒精神”和身上传承的中洞革命精神深度融合,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果敢、担当、创新成为戴仕球身上最醒目的代名词。

  2017年,正值中洞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戴仕球正式挑起了中洞发展的重担。在他的强力助推下,仅用了28天建成了“中洞改编”雕塑,只用了两个月完成了300多亩征地任务,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经济发展,道路先行。在戴仕球的带领下,中洞村启动4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村道的硬底化建设。同时,中洞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和红色于一体的“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旅游要产生效益,最根本是能留住客人。在戴仕球等人的动员下,很多村民回乡创业,开起了民宿,“根据地”“忘山居”等成为了网红打卡点。目前,商业街项目在实施当中,中洞村出产的优质蜂蜜、山茶等纷纷进驻商业街,受到游客青睐。戴仕球说,目前,再现中洞光辉的革命事迹主要用平面实体,不够生动。为此,他设想在“忘山居”门前的大空地建设一个大舞台,请专家根据中洞壮烈的革命事迹改编成舞台剧,将历史搬上舞台,“跟‘印象云南’之类的舞台剧一样,让人深知,让人震撼。”

  戴仕球介绍,如今,中洞的革命遗址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但仍然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很难形成一个链条。未来,该村计划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公司,通过统筹和深度挖掘革命遗址文化资源,将深山徒步、乡村体验、革命遗址游览等有机衔接,形成旅游线路和链条,深度系统化开发中洞旅游资源。

  南药种植种下致富新希望

  传承有很多种方式,戴仕球当“领头雁”引领中洞发展是他对高潭革命精神的传承,更多的村民则以自身的发展来传承这种精神。

  入秋后,雨水减少,中洞村大完村民小组村民肖火灵穿着破旧的布鞋,脚下有些颠簸,穿行在自家的梯田上查看供水情况。梯田上长满了不足20厘米高的小药草,对他而言,这小小的药草是他半生心血,也是致富的希望。

  肖火灵今年47岁,幼年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他早年外出闯荡,在惠东大岭街道开设草药商铺,是一名赤脚医生。他说,在大岭创业了几十年,家早已经安在了大岭。然而,近年来村民回乡创业热潮澎湃,激起了肖火灵的创业热情。多年的行医经验让他对中草药有着很深的理解。他认为中洞村拥有优质的山地资源,用来种植中草药再合适不过。同时,他也认为,先辈留下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也留下了优质的自然资源,作为先烈后辈的他,更应该传承起来、发展起来。

  机缘巧合之下,肖火灵和戴仕球认识了,在戴仕球的推动下,他租下了老家中洞大完村民小组的100多亩山地,开始了中草药种植。目前,肖火灵种有50亩牛大力、12亩黄精,还有巴戟等其他中草药。为什么选择种植这几种中草药?“我联系了安徽亳州的医药公司,他们会提供技术以及之后的销售等渠道。”肖火灵说,中洞这一带土质好,种植出的中草药质量很高,经济价值就更高了。目前,他的草药种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他有信心能够创业成功,并打算在其他村民中推广,惠及他人。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戴仕球深知南药种植的潜力。他说,村民要致富,除了旅游和土特产外,还需要有更有潜力的项目,而时下热门的南药种植恰恰适合中洞村。为此,他全力帮助肖火灵推进中草药种植,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扩大,形成规模化种植。

  中洞改编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粤东。红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陆丰东南部转战大安、新田,于1927年10月12日进入高潭中洞,约1200人。

  中共东江特委对进驻的起义军进行了改编,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师部就设在百庆楼。南昌起义军在中洞改编,使东江地区有了我党领导的正规军队,声威大震。

  此次改编明确了工农革命军的性质、任务以及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等重大原则问题,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被称为“中洞改编”。

  采写 狗万app下载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洪鹊儿

  特约通讯员黄少卿

  通讯员叶衍达

  图片 狗万app下载日报记者杨建业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狗万app下载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