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龙门解放序幕 书写革命传奇故事

  水坑村所在的龙华镇,是龙门县中南部的经济中心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以水路为主要运输手段的年代,这里是广州北上龙门的必经之地,很多货物和信息都在此集散,因此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在这一带活动。古老的水坑成为龙门解放的“前哨”,书写一段革命传奇故事。

  龙门革命前辈李绍宗是永汉低冚人,为龙门解放事业戎马半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龙门县首任县长。

  1945年夏,任东江纵队增龙博独立大队参谋的李绍宗在水坑村发展进步青年李观友、李炳荣等,并支持他们在水坑村组织武装斗争队伍,开展游击斗争。

  由于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队伍日渐扩大,后来经李绍宗、袁监文、王宏达等研究决定,以李观友、李炳荣为核心,在水坑村成立龙华常备中队,隶属于增龙博独立大队编制和领导。这支队伍如同一把利刃,让龙门县城内的反动势力坐卧不安。

  1946年东纵北撤,失去了大部队的支持,白手起家的龙华常备中队,粮食枪支药品都十分缺乏,中队长李观友一方面发动群众战士踊跃筹捐粮食,另一方面利用增江河地理优势,在龙华境内征收资本家商号的商船税款和物资,为购买枪支弹药提供资金;此外,还通过做本村保长的思想工作,敦促他上交了代为保管的八支步枪。与此同时,他们自力更生,还在当地的地主和乡绅那里缴获了十多支枪支弹药,并在水坑村设立了武器维修站,为开展大规模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龙华常备中队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1947年之后,由于水坑村群众基础较好,交通便利,东江纵队江北支队和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东三支队)先后来到这里开展游击斗争,当地青年群众在革命斗争形势鼓舞下,纷纷为游击队提供送信、运输等服务,甚至报名参战。游击队在龙华水坑驻扎活动期间,在水坑村架设了电台,与外界的电台取得联络。

  1948年冬,为了更好地迎接革命胜利,东三支队领导人李绍宗、王达宏等根据当时革命新形势发展需要,在水坑古村孟盛李公祠创办了青年干部骨干培训班,用于培训青年干部以充实革命力量。期间水坑村青年李兆年等人先后参加培训班学习培训,结业后由组织分配到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他们也成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1949年7月间,面对着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东三支队一团和二团的负责人李觉等为减少战斗伤亡,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当地士绅李荣等人的周旋下,通过跟盘踞在龙华新楼下的伪自卫中队头目李达观等人谈判,达成解除反动武装的协议,并收缴机枪一挺,枪支三十多支,弹药一批。从此,龙华地区宣告解放,龙华的和平解放也拉开了龙门解放斗争的序幕,为四野大军南下广州,创作了有利条件。

编辑:朱冰
分享到:
分享到:

相关亚洲新万博投注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新万博亚洲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