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亚洲:农民运动风雷震震 华南抗战中流砥柱

矗立在惠东高潭中洞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雕塑。

  新万博亚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岭东雄郡”之称。雄踞岭东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新万博亚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宋末文天祥在新万博亚洲兴兵抗元以来,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深扎于新万博亚洲这一方风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万博亚洲人。无论是反清复汉、缔造共和的辛亥革命,还是抵御外侮、还我河山的抗日战争,新万博亚洲都是一座表现出色的城市。辛亥革命英烈郑士良、罗仲霍、严确廷,以身许国,壮怀激烈;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本土俊彦,更是近现代革命家,为了追求真理,振兴中华,殒身不恤,彪炳青史。

  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东江红都”高潭苏维埃政权成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从香港秘密大营救“新万博亚洲站”设立到东纵司令部驻扎罗浮山……这些红色往事和留存的众多革命旧址,见证历史荣光,亦如盛放的红棉,绽放在新万博亚洲的大地上,长盛不衰,成为新万博亚洲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奋勇向前的动力,激励新万博亚洲人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奋力迈向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新征程。

  关键词:“东江红都”

  高潭革命之火燃遍东江

  位于惠东县东北部山区的高潭镇,与汕尾的海陆丰、河源紫金、梅州的五华接壤或临近。1922年秋天,“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徒步来到高潭,宣传发动革命,着手组建农会,黄星南、杨国辉等人串联发动,在水口乡成立了高潭第一个乡农会。1923年4月25日,水口乡蔚起山房(学校)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会场。当黄星南宣布成立惠阳区第三区(高潭)农民协会时,会场上顿时掌声雷动。1925年夏,黄星南、杨国辉、张佐忠、马子荣、黄奋、黄子琦、钟金凤7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成中共高潭特别支部。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挥师南下粤东。红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陆丰东南部转战大安、新田,于1927年10月12日进入高潭中洞,约1200人。东江特委将进驻的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师部设在百庆楼。1927年11月11日,黄星南在高潭下圩埔主持召开万人大会,正式宣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

  1939年,中共惠阳县委多次派出专人来到高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曾生率领新编游击大队,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和地方武装的包围,抵达高潭,成功地躲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搜捕,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1946年,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后,在高潭活动的人民武装为保存实力,让部分同志复员,其余人员转移上山,暂时隐蔽。1948年初,高潭区工委组建,后改为区委,加快了发展党组织的工作。1949年冬,高潭各村成立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潭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迎来了解放。

  关键词:龙门改编

  红四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

  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突破重围,进入了花县县城。起义失败后,大部分余部聚合到花县县城。在花县,中共党员唐维、王侃予、袁裕、徐向前等把来自各部的起义军重新组织起来,宣告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选举叶墉为师长,宋湘涛为副师长,成立师委会,由唐维任师党委书记。

  红四师的成立,在我军创建初期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红军队伍之一。红四师于12月19日转战到龙门地派,至此没有了反动民团的攻击,次日经王坪到达县城,在龙门县城休整。红四师在龙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编。据红四师十团老兵、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子华1977年的回忆录《在红四师的日子里》记载,抵达“龙门县城,部队改编为红军第四师,我说的是龙门改编,在花县打仗没有时间改编,师长叶墉,党代表王侃予,袁裕为参谋长”。

  在龙门县城,红四师党委书记唐维、政治部主任王侃予正式介绍黄埔军校出身的叶镛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师进行了整编,一营改为十团,由白鑫任团长,徐向前任党代表(后任师参谋长、师长);二营改为十一团,三营改为十二团。经过短暂休整后,红四师于12月29日沿河源紫金方向开拔,不久在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师。红四师后于1928年冬至1929年春,先后撤离东江地区,为东江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关键词:“秘密大营救”

  东纵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战期间,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8年10月,日军由新万博亚洲大亚湾登陆,进而占领广州、香港。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包括投诚)约3500余人。

  东江纵队还上演了一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秘密大营救,这就是著名的“粤港秘密大营救”。从1942年1月5日开始,在东江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秘密大营救,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从日军严密封锁的港九地区成功被营救,为争取最广泛的人士参加抗战和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奋战东江

  粤赣湘边纵队配合解放军解放华南

  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旋即爆发,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1948年12月27日,粤赣湘边区党委在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宣读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决定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在惠东安墩宣告成立,初步建立了新、连、河、龙边和海、陆、惠、紫、五两块战略基地。1949年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为解放广东、解放华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粤赣湘边纵队对敌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947年1月至1949年9月,共进行较大战斗848次,毙伤敌7400人,俘敌11000余人,策动起义6700余人。

  文/图 新万博亚洲日报记者侯县军 王建桥

编辑:朱冰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新万博亚洲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